引言最好的配资官网
前段时间,我在网上看到一段采访视频:一对父母含泪说,孩子确诊白血病后,每个月的治疗费用最少要一万元,这还是最基本的开销。如果病情进展需要化疗,甚至进入ICU,花费更是像无底洞一样,一个普通家庭几乎无力承担。
走进医院的白血病病区,看到那么多孩子戴着口罩、输着液体,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。
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感同身受:一旦孩子生病,父母会瞬间变得手足无措,不仅要面对高额的经济压力,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。
根据江苏省疾控中心的统计,仅2019年,就有876名0—14岁的儿童被确诊为恶性肿瘤,其中白血病占比最高,达到43.3%。
而5岁以下的孩子更是高危人群,发病率是大龄儿童的两倍。换句话说,儿童白血病并不是少数案例,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。
展开剩余83%那么,白血病到底是什么?它为什么会发生在孩子身上?家长们又能做些什么来降低风险呢?今天,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沉重却必须面对的话题。
什么是白血病?为什么孩子更容易中招?
白血病,其实就是大家俗称的“血癌”。它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,主要表现是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不断增殖,逐渐取代正常的血细胞,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、贫血、出血、感染等问题。
数据显示,我国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大约是每10万名儿童中有3—4例。
虽然听起来数字不大,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,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。
尤其是低龄孩子,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全,一旦遇到诱因,发病的几率就会明显升高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国内研究发现,我国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每年大约增长1.8%。这意味着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孩子陷入疾病困扰。
白血病“盯上”孩子,医生:远离5种物品,别等娃患白血病才后悔
许多家长听到白血病,第一反应是“是不是遗传?”其实,虽然遗传因素确实存在,但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与环境密切相关。
医生们反复提醒家长,生活中有5类常见物质,尽量避免孩子长期接触:
1. 电磁辐射
世界卫生组织将电磁辐射列为2B类致癌物。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它一定会导致白血病,但长期处于强电磁场环境下,确实可能影响孩子的骨髓造血功能。
高压电线、无线基站、甚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,都会增加潜在风险。所以家长最好控制孩子玩手机、iPad的时间,同时选择远离高压电线的居住环境。
2. 农药残留
很多农药含有有机磷类化合物,长期摄入会损害孩子的免疫系统,还可能造成DNA损伤,增加癌变几率。日常饮食中,我们要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蔬果,清洗时多浸泡、多冲洗,必要时可以用果蔬清洗剂。
3. 饮用水中的氯化物
有研究发现,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三氯甲烷等副产物,可能与白血病风险有关。
虽然现代城市的自来水符合国家标准,但长期饮用含氯量高的水,对孩子依然存在隐患。家长可以考虑安装净水器,或选择可靠的饮用水来源。
4. 食品添加剂和苯类物质
一些零食、饮料、糕点中,可能含有苯酚类防腐剂等有害成分。苯类化合物本身就是强致癌物,长期摄入会损伤造血系统。因此,孩子的饮食应以天然、简单为主,少吃加工食品和色彩鲜艳的零食。
5. 装修污染与化学制品
甲醛、苯等物质,广泛存在于新装修的房子、家具和玩具中。孩子免疫力低,对这些有害物质尤其敏感。
新家装修完最好通风半年以上再入住,购买儿童用品时也要优先考虑环保材质和正规品牌。
家长可以做到的5个预防措施
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白血病,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,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风险。以下几点,家长们一定要记在心里:
1.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
减少孩子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。学龄前儿童每天不超过30分钟,学龄期孩子也要有所限制。多带孩子去户外运动,既锻炼身体,又能转移注意力。
2. 注重饮食安全
多给孩子吃新鲜蔬果和有机食品。买回来的蔬菜要认真清洗,避免农药残留。零食和饮料能少就少,不要让孩子养成“高糖、高添加”的饮食习惯。
3. 确保饮水健康
给孩子准备净水器或可靠的饮用水来源。发现水质异常时,不要掉以轻心,要及时采取措施。
4. 打造环保家庭环境
装修时选择环保建材,房间多通风,避免孩子长期待在有异味的新房里。购买玩具和家具要关注是否有安全认证。
5. 提高孩子免疫力
免疫力强,身体自然能抵御更多疾病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,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;平衡营养,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;坚持适量运动,提高抵抗力。
果妈寄语
孩子的健康,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。白血病听起来让人心惊,但很多风险其实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环境。
作为父母,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点滴中守护孩子——少一点装修污染,多一点健康饮食;少一点电子产品,多一点户外陪伴。
我常常提醒自己:与其等到孩子生病时拼尽全力去挽救,不如在平时就多留心,为他们筑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墙。
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远离白血病,健康成长,也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因为孩子的笑声而充满温暖与希望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最好的配资官网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牛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